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综述 >> 正文

党建引领发挥高校优势 注重实效激活振兴动能

内蒙古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立足学校资源优势,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立包联帮扶和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内蒙古工业大学关于开展包联帮扶和驻村工作的办法》等文件。期间全力做好学校与包联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壮大集体经济 严防返贫”为初心,以“凝聚群众合力 振兴乡村经济”为使命,通过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探索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注重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学校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校地党建联建,以高校党建带动基层党建,通过强政治、强组织、强能力;聚民心、聚人才、聚资源;兴产业、兴文化、兴生态的“三强、三聚、三兴”发展思路,通过抓好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种养能人大户和后备人才4个主体,不断打牢党建基础。

开展基层党建,营造学习氛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进一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要求,以党建引领支部带头,紧密联系协助村两委带领村支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村两委成员以及广大村民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知识的认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学校帮扶扩建改造九号村委会,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面积120平米,配备室内淋浴卫生间和全新办公家具同时建设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健身棋牌室、科技图书阅览室,加强村委会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村民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环境。  

开展实地调研建设美丽乡村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航空学院相关专业师生深入驻村一线开展调研,结合专业知识规划村容村貌。学校投入资金5万余元,为帮扶村种植各类树木400余绿化修缮村广场,极大改善九号村环境面貌。针对九号村道路、公厕缺少照明设施,村民生活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学校投入资金6万余元,整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套、公厕照明灯12套,照亮美丽乡村的同时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实际困难。

推进乡村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全村环境管理水平推进村庄净化,环境美化,人居条件优化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堆杂物农业废弃物等,改善庭院村级道路沿线等,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立足自治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建设要求,依据以种促养 以养为主市场定位,积极筹备七号镇九号行政村育肥肉羊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与实施,助力包联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引入种植企业,提高村民收入引进内蒙古优丰薯业种植公司内蒙古邦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成占地面积20亩的马铃薯窖储基地,实现每年加工马铃薯5万吨,生产马铃薯淀粉6000吨,共安排当地季节性用工140人就业,人均收入3000元,在有效缓解当地马铃薯销售难题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

落实帮扶任务,推动强村富民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赋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为前方阵地,学校作为后方阵地,集全校之智,集优势资源,利用“两个阵地”做好帮扶工作。学校以捐赠促提升,捐赠办公电脑4台、复印机2台办公用品30箱以消费促帮扶,购买包联帮扶村白面、莜面、胡油等土特产品,有效助力包联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强村富民

   

入户走访慰问了解实际困难切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与帮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做细做实各项走访工作,通过面对面交谈,现场走访、资料查阅防返贫动态监测、入户测算、调查研判了解各家各户农牧业生产情况,以拉家常的方式切实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尽可能提供帮助、满足需求。

发挥高校优势,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扎实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在帮扶点的转化落地结合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入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高等教育科技兴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村民进一步理解与支持科技兴农、道德教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公益救助等工作。推广电商助农实现“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同时轻工与纺织学院各领域专家调研化德县羊绒棉裤产业,与产业研发、设计、销售对接,精准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帮扶实效。


下一条:紧扣目标要求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关闭